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記帳有用嗎?還是只是讓你焦慮得更清楚?快樂記帳

圖片
從最傳統的紙本手寫,到現在常見的手機記帳 APP,甚至連信用卡、行動支付都有自動同步記帳功能,讓記帳變得越來越方便。 為什麼要記帳?最常見的理由是「想搞懂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當我們開始關注消費習慣,就比較容易控制預算、避免衝動購物,甚至可以為存款設定目標,記帳不只是理財的第一步,更是一種建立自我財務意識的方法。 記帳真的有用嗎?它帶來的幫助有哪些? 開始記帳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花這麼多在外食上!」 記帳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幫助我們看見金錢的流向。 平常刷卡、掃碼支付太方便,錢一出去就沒感覺,記帳則是一個提醒機制,讓我們對金錢使用變得有感。 除了提升財務意識,記帳也有助於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當你知道自己每個月的支出大概落在哪些項目上,就比較容易設下預算限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記帳也有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好處:幫助你更快達成財務目標。 不管是存旅遊基金、還是存頭期款,只要搭配簡單的分類與定期檢視,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進度,必要時也能及時調整策略,讓理財不再只是空想。 但為什麼有人記到最後變得更焦慮? 雖然記帳能帶來不少好處,但也有不少人記賬到後面開始覺得很有壓力、看到帳目反而更煩躁,當記帳變相成一種控制,無法再維持初衷時,便會開始焦慮 當你太在意每一筆支出是否分類正確,或每天是否都有確實記下,記帳會成為一種壓力,而不是幫助,就會讓人越來越排斥 其次,數字會放大我們的感受,當你每天看到自己花了多少錢,即使都是合理的生活支出,也可能讓人不自覺產生我是不是又亂花錢了的自責感,反而無法發揮它原本應有的幫助。 還有一種常見情況是:「記了半天,感覺根本沒什麼改變。」 這其實是因為記帳本身並不會自動帶來財務改善,它只是提供資料,若缺乏回顧與應用,就會讓人覺得一切都是白費力氣,進而陷入懷疑與倦怠。 記帳本身並不是焦慮的根源,真正讓人感到壓力的,是「怎麼看待記帳」這件事,如果我們只是把它當成任務、當成數字遊戲,就很容易忘記 記帳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清楚、更自在,而不是變得更沈重 讓記帳有效又不焦慮 讓記帳成為幫助而不是負擔,主要在於怎麼看待記賬這件事,幾個能讓記帳更有效、也更輕鬆的分享: 選擇你會長期使用的記帳方式 不用追求最完整、功能最多的工具,選一個你覺得順手、用起來沒有壓力的就好,有人喜歡用 Excel 表格,有人偏好記帳 App,也有人只用信用卡對帳單搭配月結整理,記帳不求...

市場情緒如何影響股價?解讀恐懼與貪婪指數的真實意涵

圖片
什麼是市場情緒?為什麼它會影響股價? 市場情緒 (Market Sentiment) 是一種集體心理狀態,反映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股價走勢的預期與情緒反應,它不是財報數據,也不是技術線圖,而是一種「氛圍」,市場整體是偏樂觀還是悲觀,是積極進場還是謹慎觀望,這種情緒會被各種消息面、政策風向、經濟數據,甚至是社群媒體上的輿論所影響。 投資人的心理集體影響市場走勢 股票市場其實是一種心理市場,當多數投資人感到樂觀,願意投入資金、追高買進時,股價自然會上漲,反之當恐慌蔓延、投資人急於賣出求現時,市場也就隨之下跌,這就是市場情緒所造成的「羊群效應」,大家都怕錯過機會或害怕虧損,於是情緒會一傳十、十傳百,加速行情的波動。 恐懼與貪婪在股市中輪替出現 「貪婪」會讓人追高,「恐懼」會讓人殺低,而這兩種情緒,幾乎總是交替在市場中上演,當行情連日上漲,新聞報導樂觀、散戶開始湧入時,貪婪情緒往往達到高峰,而一旦市場出現回檔、利空消息爆出,恐懼就會迅速擴散,投資人爭相出場,這種情緒波動往往比基本面來得快,也更容易造成短期的劇烈行情。 恐懼與貪婪指數是什麼?CNN 的原始模型 恐懼與貪婪指數 (Fear & Greed Index) 由美國媒體 CNNMoney 所提出,目的是量化市場情緒,讓投資人更清楚目前市場處於情緒的哪一端,市場在恐懼時通常被低估,在貪婪時則可能被高估,透過統計數據整理出一個 0 到 100 的分數,幫助投資人評估當前風險與機會。 七大指標來源 CNN 的指數並不是單一數據,而是整合了七個不同面向的市場指標來反映整體情緒,包括: 股價動能 (Momentum) 觀察標普500指數與其125日平均線的距離 股票需求強度 (Stock Price Strength) 比對創新高與創新低的股票數量 股價寬度 (Breadth) 看上漲股票與下跌股票的比例 選擇權市場情緒 (Put/Call Ratio) 衡量看跌與看漲選擇權的比率 波動率指數 (VIX) 也被稱為「恐慌指數」,反映市場預期的波動性 避險需求 (Safe Haven Demand) 比較股票與債券的資金流向 垃圾債與國債的利差 (Junk Bond Demand) 市場對風險資產的胃口。 分數區間與意義:Extreme Fear vs. Extreme Greed 0–25:極度恐懼 (Extreme Fe...

為什麼都說用 AI 可以賺錢?用AI怎麼賺錢?AI副業有哪些?

圖片
  AI 賺錢這件事有利可圖? 現在社群媒體廣告有各種「用 AI 賺錢」的討論,AI真的能夠賺錢嗎?其背後的運作原理是什麼?為什麼這件事突然變得這麼紅? 從 ChatGPT 開始,人人都有「可用的 AI」 過去提到人工智慧,想到的可能都是無人車、大數據、或只存在於科技公司的高端應用,但從 ChatGPT 開始後,只要打開瀏覽器、輸入問題,AI 就能幫你寫文章、改履歷、整理資料,人人都能感受到 AI 的實用性,這種「門檻低、立即可用」的特性,徹底打開了大眾對 AI 的想像空間。 工具容易上手,自然聯想到「是不是能變現?」 當你用 AI 幫忙寫出一段好文案、產出一張圖片或整理了一份會議紀錄,不少人心中會出現一個念頭:「那我是不是可以用這個接案、接廣告、做電商、寫部落格?」這樣的聯想其實很自然。尤其是過去對電腦技能不熟的人,第一次透過 AI 得到成果,會更容易產生「這東西是不是可以幫我賺錢」的期待。 結合疫情後線上創業潮,讓這股熱潮持續延燒 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遠距工作、副業、接案與線上創業的可能,而 AI 工具的出現,剛好與這股趨勢接上,無論是寫課程、開社群、寫書、剪影片、跑行銷活動,AI 都能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自然成為創業或自由工作者眼中的便利,這也是為什麼 AI 賺錢的話題能快速從科技圈擴散到更廣的族群。 幾種常見「靠 AI 賺錢」模式 當我們仔細觀察網路上的案例與討論,會發現「靠 AI 賺錢」其實不是單一模式,而是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應用路徑,以下是幾種目前比較常見的類型: 內容產出型|用 AI 提升創作速度與規模 應用情境: 撰寫部落格文章、YouTube 腳本、社群貼文、電子報內容等 AI 扮演角色: 靈感提供者、初稿幫手、內容潤飾器 優勢特色: 提高產量、降低創作壓力、節省時間 變現方式: 接案寫作、經營內容平台、接廣告合作 適合對象: 創作者、寫作者、自媒體經營者,尤其適合想嘗試內容創業的人 這種方式雖然競爭者多,但入門門檻相對低,是許多個人創業者或斜槓族最容易接觸的模式之一。 效率提升型|用 AI 節省時間,創造更多機會 應用情境: 摘要整理、報表產出、信件撰寫、簡報架構、提案初稿等 AI 扮演角色: 工作助手、初步草稿產出器、資訊統整者 優勢特色: 大幅省時、減少重工、加速工作流程 變現方式: 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可接案量或專案處理速度,間接提高收...

本益比是什麼?本益比過低是被低估嗎?

圖片
什麼是本益比 (P/E Ratio) 本益比公式 = 股價 ÷ 每股盈餘 (EPS) 假設一間公司的股價是 100 元,而它每年每股賺 10 元 (EPS),那本益比就是 10 本益比反映了市場願意用多少倍的價格來買進這間公司一年的獲利,即代表投資人願意為公司每賺一塊錢,付出多少成本。 本益比的用途 本益比經常來評估一檔股票目前的價格是否合理,我自己都是以本益比25以內為基準,並以這個數值來去確認挑選到的標是否有雷區 本益比公式 = 股價 ÷ 每股盈餘 (EPS) 本益比越高或越低是好是壞並沒有絕對,他與整體產業、公司成長階段、甚至市場情緒都有關聯,股價過高或是EPS過低都會讓本益比變得沒那麼準確,最終還是要與同產業數值做比較 為什麼需要重視這個指標? 本益比是一種價格與價值之間的簡化橋樑,它讓投資人能快速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估值,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它是篩選被低估機會的起點,對成長型投資者而言,則能幫助判斷未來成長是否已被市場提前反映。 單看本益比就下結論容易產生誤判,需要搭配多種指標、放進產業脈絡與經營現況中綜合思考。 本益比高與低代表什麼? 本益比的高低並不完全代表這間公司是不是太貴或是被低估,須搭配其他指標才能準確判斷 本益比高的可能原因 成長股特性 高本益比最常見於成長型公司,也就是那些未來有潛力擴張營收與獲利的企業,雖然當下每股盈餘還不高,但市場願意先買單,期待公司未來交出亮眼成績。 市場炒作或情緒推升 有時候高本益比未必來自公司基本面,而是受到市場熱度、題材或媒體渲染的影響,這類情況常見於熱門產業,如 AI、電動車、區塊鏈等,投資人爭相進場,推高股價,導致本益比偏離合理範圍。 預期心理作祟 即便公司當前表現平平,只要市場預期未來會轉好,也可能提前反映在股價上,使得本益比看起來偏高。 本益比低的可能原因 價值型股票的機會 有些公司基本面穩健、獲利穩定,但因為產業成熟或缺乏話題,導致股價表現平淡,這類公司常會出現偏低的本益比,被視為「價值股」的標的。 獲利能力下滑 如果公司過去賺得不錯,但近期獲利開始走弱,投資人可能下修評價,造成股價下跌,但因為 EPS 是過去的數據,可能還沒跟上下滑趨勢,導致本益比看起來偏低,實際卻是風險預警。 產業轉型或結構性困境 當一個產業正處於轉型期,或遇到技術淘汰、需求萎縮等問題,即使個別公司短期內仍有盈餘,市場對其長期發展會持保留...

成交量突然暴增是利多還是利空?3分鐘看懂背後訊號

圖片
成交量突然暴增是利多還是利空? 當你看到一檔股票突然放量,是有人進場要起漲了?還是主力出貨了?成交量暴增,是利多還是利空端看股價的位置,且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 量本身不是方向,而是市場參與的強度,真正該判斷的,不是成交量多不多,而是誰在買、誰在賣、在什麼位置放量、搭配什麼價位與型態 成交量暴增的三種常見情境 當我們看到成交量暴增時,必須先釐清它所處的情境,因為相同的「量」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意義可能完全相反 突破放量:價格創新高伴隨大量 當股價長時間橫盤或壓在某個壓力區,突然放量上攻,往往代表市場共識形成,資金開始集中,這類型的放量,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價漲量增: 量能同步推升價格,有效突破整理區 籌碼集中: 短期內出現大單吃貨、分點集中度上升 法人動向偏多: 投信、外資同步加碼,有助推升趨勢延續 突破放量不代表永遠安全,若後續出現量縮、漲不動,或者短期內爆量卻收上影線,可能反而是誘多假突破的前兆。 下跌放量:恐慌性賣壓集中釋放 當股價跌破支撐區或面臨市場利空時,成交量突然放大,往往反映的是市場情緒的極度反應 價跌量增: 賣壓集中湧現,籌碼出現鬆動跡象 融資急殺: 融資戶停損、斷頭出場,殺盤容易加劇波動 市場恐慌: 多數人選擇「先賣再說」,導致技術面短線破壞 這種情境下,若放量出現長黑K,且收盤價收在當日低點,短期內偏空機率高,若成交量持續放大而無人承接,需高度警覺中長線轉空方趨勢 無預警放量:股價無明顯變動但成交量異常放大 最難判斷的情境,通常發生在盤整區間內,價格沒有太大波動,但成交量卻異常放大,這種現象可能有兩種含義: 主力出貨: 量增但價格不漲,代表有大單正在悄悄倒貨 默默吸籌: 價格穩定、量能放大但K線穩健,可能是佈局前的徵兆 判斷是假突破還是默默吸籌,讀懂主力訊號 後續價格動能是否延續: 吸籌後價格應穩步墊高,若量縮卻能守住高點,則為健康狀態。 籌碼集中度變化: 觀察是否有分點集中,或大戶持股比率持續上升。 訊息面是否同步: 是否有尚未反映的基本面或利多消息預期。 成交量本身不是訊號,價與量的互動才是,只看暴增的量而不搭配其他條件很容易誤入陷阱,進而做出反向操作,分析股票最重要的是看出他們背後的意圖。 最後總結:成交量的變化搭配籌碼看更有效 成交量從來不是單一的買進或賣出訊號,真正有用的,不是那個爆量的數字,而是它背後的節奏、位置與參與者的意圖。 新手最...

橄欖油什麼時候喝最好?橄欖油可以幫助睡眠嗎?喝橄欖油心得

圖片
當你開始在意養生、睡眠品質、腸胃保養,或許曾聽過一句話是:每天一口橄欖油,身體更健康,橄欖油什麼時候喝最好?橄欖油可以幫助睡眠嗎?為什麼都說橄欖油可以養胃、改善便秘呢?橄欖油產品那麼多,該怎麼挑選才是最好的? 這篇文章主要針對以上內容,並分享喝橄欖油心得體驗 橄欖油什麼時候喝最好? 橄欖油什麼時候喝最好?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但根據多數人的經驗與研究建議,不同時間喝,對身體的影響也略有不同: 空腹喝橄欖油:啟動腸胃蠕動、潤滑消化道 許多人習慣一早起床、空腹喝一湯匙橄欖油,因為橄欖油的脂肪酸結構能促進腸胃蠕動,有些人甚至說它可以改善排便習慣,減少腹脹、便祕等狀況。 搭配方式:一湯匙橄欖油 + 一小杯溫水,或加幾滴檸檬汁調整口感。 如果你本身胃酸分泌多、容易胃食道逆流,空腹飲用反而可能造成反胃、不適。 睡前喝橄欖油:改善飢餓感、可能有助睡眠品質 有一派人則傾向在睡前半小時喝橄欖油,因為可以穩定血糖波動,避免半夜肚子餓醒,溫和的脂肪能讓人感到飽足,心理上也較容易放鬆,搭配含抗氧化成分(如多酚)的初榨橄欖油,可以降低壓力反應、促進入睡 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明顯效果,但對於生活節奏緊繃、壓力型失眠的人來說,是一種溫和可嘗試的保養方式。 餐前餐後喝橄欖油:搭配進食吸收效果最好 如果你只是希望透過橄欖油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 (例如維生素E、Omega-9等),那麼在餐中或飯後食用其實最穩當,不但可以避免空腹喝產生的不適感,也有助脂溶性營養被小腸吸收。 橄欖油可以幫助睡眠嗎? 橄欖油雖然不像褪黑激素、鎂或甘胺酸那樣被明確歸類為助眠營養素,但不少人仍表示睡前喝一點橄欖油有放鬆、助眠的效果,這種感受是心理作用,還是背後真的有機制支持? 橄欖油含有有助放鬆的脂肪酸組成 橄欖油富含 Omega-9 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在維持血糖穩定、降低慢性發炎方面具有潛在益處,而這些因素與睡眠品質有關: 血糖波動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導致夜間清醒 低度發炎會干擾深層睡眠週期 有研究指出,橄欖油中富含的植物多酚(如羥基酪醇)具有抗氧化與神經保護效果,可能透過降低神經系統興奮程度,對焦慮與入睡困難產生間接幫助,對壓力型失眠者是一種溫和的輔助方式。 習慣建立比成分重要:睡前儀式的安定感 除了營養成分的作用外,不少人表示「睡前喝一點橄欖油」就像是一種身體的儀式感心理暗示:今天可以準備休息了。 搭配安靜的環境、放鬆...

高殖利率股票有哪些風險?不是每檔配息股都適合存股,公司體質也很重要

圖片
高殖利率的股票值得投資嗎?為什麼高殖利率股票反而賠錢?高殖利率股聽起來像是好股票的代名詞,每到除權息旺季,社群媒體、新聞平台、甚至券商行銷頁面都紛紛推播「殖利率排行榜」,相關股市app也有殖利率排行榜的分頁可以看 但你是否想過,一檔殖利率高的股票,背後的財務體質是否撐得起那筆配息?而這樣的配息又是怎麼分配來的呢? 如果只是靠股價大跌拉高殖利率,或公司為了粉飾財報硬撐一次性配息,那這樣的高殖利率可能只是表面風光、實則隱藏風險。 這篇文章分析與破解一些常見的殖利率迷思,了解高殖利率背後可能藏著的地雷,並分享幾個挑選存股標的時更值得關注的指標。不是每一檔高殖利率股票都值得存放,存股族更需要具備判斷風險的能力。 高殖利率股就是好股票嗎? 高殖利率股票有比較好嗎?單純看「高殖利率」這個詞他是好的沒錯,但是未來會衍生出一個問題是,這個高殖利率可以維持多久?未來能夠穩定配息嗎?還是會從存股變存骨呢? 高殖利率是怎麼來的? 殖利率 = 每股股利 ÷ 股價 乍看之下數字越高,代表你投入的資金可以換得更多的現金回報,聽起來非常誘人,但當我們把公式拆開看,殖利率高並不代表就是好事 股價大幅下跌 如果一家公司獲利不佳、市場信心不足,導致股價大幅下挫,即使它配息維持原本的水準,殖利率也會被動拉高,這時的殖利率不是來自企業穩健經營,而是市場對它的未來極度悲觀。 一次性高股利配發 有些公司可能靠處分資產、業外收入,甚至舉債發股利來製造配息,看起來股利很高,但這樣的配息並不具備可持續性,這類公司經常只配得出一次息,未來可能就因營運不穩、現金流不足而無法再配。 殖利率的數字本身不具備預測性,反而很容易被誤導是一種穩定的回報來源,想靠它挑出真正適合長期投資的股票,這還遠遠不夠。 殖利率高不代表公司賺錢穩定 殖利率高並不代表這家公司一定很會賺錢,殖利率的高低,與公司的獲利穩定度沒有直接關係,也有殖利率看起來長期穩定,但都是靠變賣公司資產所換來的 一家穩定獲利的公司確實有能力長期配息,但有些公司即使基本面早已惡化,為了維持投資人信心、支撐股價,仍會短期內勉強配出一筆吸引眼球的股利,這類型的高殖利率不過是曇花一現,撐不了幾年。 真正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應該是「每股盈餘 (EPS)」與「現金流」,而不是表面上的配息金額,很多公司 EPS 明顯衰退,但還是配出與過去相同的股利,這代表它可能在消耗過去累積的資...

股票價量關係是什麼?如何利用價量關係判斷買賣時機?股票新手入門

圖片
當我們談到股票市場的分析時,除了基本面分析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工具就是 價量關係 ,價量關係就是股價與成交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兩者的變化常常能夠揭示市場的潛在趨勢 了解價量關係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判斷市場的動向,還能夠提供進場或退場的有效信號 無論是剛開始接觸股市的初學者,還是已經有些經驗的投資者,都應該熟悉價量關係,增加賺錢的機會、保命的籌碼,這篇文章會針對價量關係來做分享 什麼是股票價量關係? 股票價量關係是什麼?股價代表市場對該股票的需求與供應,它反映了市場對該股票的情緒、預期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成交量則是指在特定時間內,該股票的交易數量,可用來衡量市場參與程度與活躍度 當成交量較大時,代表市場上的買賣力道強,通常顯示出市場情緒較為激烈 價量關係的基本概念 價量關係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夠提供有關短中期的股價趨勢 股價上漲且同時成交量放大,通常意味著市場上的買盤強勁,這是一個持續上漲的信號,反之如果股價上漲卻伴隨著成交量縮小,則可能顯示出市場信心不足,暗示著上漲動力可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回調。 通過觀察股價與成交量的變化,可以獲得更多有關市場走勢的資訊,並更好地預測未來的走向,我們可以將成交量當成燃料來看待,燃料不足、動力不夠,反之亦然。 股票價量關係 價量關係有幾個基本的法則,能夠幫助投資者理解市場的走勢和趨勢,但是重點提醒,價量關係與股價當前位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含意,且 不可單純依靠價量關係作為買賣依據,以下僅供參考。 價漲量增 ( 價格上漲,成交量上升) 股價上漲且成交量同時上升,通常代表市場的多頭情緒非常強勁,買盤活躍,有較可靠的上漲趨勢,這種情況通常表明股市的上漲趨勢能夠持續。 當出現「價漲量漲」的情況時,這是上漲的信號,持有者可以繼續持有,空手者可以考慮進場。 但是如果在「高檔位置爆大量」,通常不會是件好事,其風險會大幅增加,建議見好就收、有賺就行避免貪婪。 價漲量縮 (價格上漲,成交量下降) 股價上漲,但成交量卻逐漸縮小,這通常顯示出買盤力量不強,市場信心不足,量能不夠,股價上漲的持續性受到質疑,主力態度不明確。 「價漲量縮」通常是股市即將回調或反轉的信號,尤其是在股價高檔位置更應該謹慎,但如果是在低檔位置可能是盤整階段,容易出現長上影線,待整理完成後有機率向上發動。 價跌量增 (價格下跌,成交量上升) 當股價下跌,但成交量卻上升,...

番茄工作法心得|番茄鐘有用嗎?誰不適合番茄工作法?

圖片
番茄工作法能夠幫助你提高專注力、自己掌握時間的能力,番茄鐘有用嗎?你是否時常覺得下定決心好好認真工作,結果一坐下來就會下意識的拿起手機滑? 番茄工作法有用嗎?番茄工作法能讓我們將時間切片, 避免過度的疲憊與拖延,能更有效率地完成每日任務 ,但是番茄工作法適合所有人嗎?誰不適合番茄工作法? 這篇文章我會分享我的番茄工作法心得,並列出他的優缺點以及常見誤區,番茄工作法並不適合所有人,剛好我都有接觸適合與不適合的工作,來看看我的實測心得分享吧! 什麼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 (Pomodoro Technique) 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時間管理技巧,由義大利開發者 Francesco Cirillo 在 1980 年代提出,他用一個番茄造型的廚房計時器來管理學習時間,因此得名「番茄工作法」。 將時間劃分為短暫的專注區間,每次 25 分鐘專注工作,接著休息 5 分鐘,這樣的一輪就稱為一個「番茄鐘 (Pomodoro)」,每完成四個番茄鐘後進行一次較長的休息 (15~30 分鐘),讓大腦恢復與重整。 👉基本運作流程如下: 選定一個待辦任務 設定 25 分鐘計時器,進行專注工作 鬧鐘響後休息 5 分鐘 (可以走動、喝水、伸展) 每完成 4 組番茄鐘,進行一次較長的休息 (15~30 分鐘) 方法看起來簡單,但能有效地減少分心、克服拖延症、提升完成任務的效率,尤其是對那種容易被外界干擾、難以維持長時間專注的人來說,番茄工作法是一個能快速上手、成本極低的工具,只需要一個計時器就可以開始執行! 推薦一款便宜可愛的計時器>>>點我查看 番茄工作法的好處 番茄工作法不只是「分段計時」那麼簡單,它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真的能解決許多上班族與學生在時間管理上的痛點,以下是實際使用後最有感的 4 大好處: 提高專注力,避免分心 設定好 25 分鐘後,就像給自己一個明確的「任務倒數」,在這段時間內專心工作,不回訊息、不滑手機,有效進入專注狀態,因為有時間限制,反而更能抗拒干擾,提升效率。 減少拖延症,有效分配時間 「只要先做 25 分鐘」聽起來不難執行,對拖延症患者是一種低門檻的開始,當任務被切割成幾個番茄鐘,就不容易被龐大工作量壓垮,也比較能掌握每項任務的時間成本。 減少疲勞感,提升工作效率 長時間工作容易讓大腦疲乏、注意力下降,而番茄工作法透過規律的短暫休息,能幫助我們重新...

色彩心理學:顏色影響情緒?心情不好先從顏色下手

圖片
你是否曾經看到某種顏色,就感覺心情特別好或特別平靜?又或者曾看到什麼顏色讓你特別憂鬱又壓抑嗎? 色彩不僅影響視覺感受,還會透過心理與生理作用,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 這篇文章將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不同顏色帶來的情緒影響,分享一些常見的色彩搭配,以及通常會運用到那些商業行為上,根據顏色穿搭也會影響你一整天的心情噢 顏色影響情緒?不同顏色帶來的心理影響 不同顏色能喚起不同的情感與能量,影響我們的決策能力、專注力、食慾,已食慾來舉例,一盤剛出爐的紅橙色蝦子,和一盤剛出爐的藍紫色蝦子,稍微想像一下應該會紅橙色的更有誘惑力吧?套用到所有食物上也是如此 日常生活中,善用色彩印象不僅能調整心情,還能提升生活品質,這些顏色到底帶來哪些心理影響呢?繼續看下去~ 什麼顏色會讓人開心充滿活力? 紅色、橙色、黃色,溫暖色系代表活力與熱情,但過於熱情的顏色也可能帶來壓力和焦慮 紅色:象徵能量、愛情、熱情如火的感覺 橙色:增強自信與創造力,適合提升活力 黃色:帶來快樂與希望,能激發樂觀情緒 什麼顏色最讓人平靜又放鬆? 綠色、藍色、紫色,冷色系代表平靜與放鬆,但根據鮮明度的搭配,有時候可能會讓你感到瘋狂和憂鬱 藍色:有助於放鬆與專注,但過度使用可能帶來憂鬱感 綠色:象徵平衡與療癒,有助於減輕壓力 紫色:代表神秘與創造力,能促進冥想與內心平靜 什麼顏色會讓你感到穩定又內斂? 黑色、灰色、白色,中性色最能讓人感到安穩,最黑和最白將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色彩印象 黑色:象徵力量與高級感,但過多可能會讓人感到沉重 白色:代表純潔與清新,可提升空間明亮感 灰色:具有中和作用,能減少視覺刺激,有安定安穩的感覺 如何運用色彩來改變情緒? 大多時候我會覺得順應自己的心情和喜好來挑選顏色,避免「強顏歡笑」所帶來的疲憊感,但如果因應需求無法隨心所欲的話,還是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改善情緒 選擇適合的穿搭顏色 黃色與橙色:心情低落時,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樂觀有活力 藍色:增加專注力,也能讓自己看起來有專業度 綠色:心情煩躁時可以選擇綠色,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溫和 白色與黑色:親切平易近人到生人勿近,根據需求挑選 改變居家或工作環境的色彩 辦公桌擺放綠色植物,有助放鬆、減壓並提高專注 房間布置選用淡藍色或白色,可營造平靜、安定的氛圍 利用色彩療法(Color Therapy)調整情緒 使用彩光燈或顏色冥想幫助穩定情緒、轉換心境 ...

完全睡不著怎麼辦?睡不著怎麼恢復體力?改善失眠的方法

圖片
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影響健康、記憶力與情緒,再加上工作壓力大、緊湊的生活模式,失眠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完全睡不著怎麼辦?睡不著要怎麼恢復體力來應對明天的生活?這篇文章會分享一些針對失眠的改善方法,曾經我也是一個每晚翻來覆去都無法進入夢鄉的人 完全睡不著怎麼辦?提高睡眠舒適度 如何改善失眠問題?睡不著時,越焦慮反而越難入睡。與其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如試著改善環境、放鬆身心,幫助自己進入更好的睡眠狀態。以下幾種方法能提高睡眠舒適度,幫助你更快入眠。 改變環境: 避免開燈入睡,研究表明光線將影響睡眠品質,如果一定要留一盞燈的話,建議選擇瓦數極低的暖黃燈,避免噪音干擾並使用耳塞 放鬆身心: 深呼吸打坐冥想放空思緒,也可以搭配溫和助眠的薰香,選擇喜歡的香氛有助方鬆身心靈且有助眠的效果, 高CP值多種味道的括香瓶推薦👉點我前往 避免干擾物: 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及重口味食物,以免影響腸胃與神經系統,盡可能地在睡前30分鐘不碰手機、電腦、等3C藍光產品 輕度活動: 閱讀輕鬆的書籍,幫助大腦放慢運作節奏,或是聆聽輕音樂舒緩情緒,泡溫水澡也可以放鬆身體,提高睡意 不強迫入睡: 若長時間無法入睡,不要勉強躺在床上,反而會增加焦慮,可起身做些放鬆的活動,如靜坐、喝杯溫熱的無咖啡因飲品,待有睡意再回床上 睡不著怎麼恢復體力?日常怎麼補充精力? 如果晚上真的睡不著,已經有預感明天會一整天沒精神的話,可以使用間段休息法幫助精神恢復,提升精神狀態,恢復體力,幾個方法可以減少疲勞感: 短暫午睡 建議小睡10-30分鐘,避免過長導致夜間更難入睡,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提高小睡的恢復效果 適量運動 早晨或下午從事適量運動,如快走、伸展、瑜珈,促進血液循環,通常運動完精神會變好,少部分人運動完會想睡覺可自己抓時間,避免睡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飲食調整 補充富含維生素B群、鎂、色胺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能量與穩定情緒,像是香蕉、堅果、牛奶、糙米、深綠色蔬菜等 補充水分 維持水分平衡,避免因脫水加重疲勞感,建議每日飲水量約2-3公升,可依個人體質與活動量調整 利用自然光調整生理時鐘 早上出門走走曬太陽10-15分鐘,有助於抑制褪黑激素,提高清醒度,白天多接觸自然光,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作息節奏 最後總結 一些自己睡不著時的應對方法,大多時候失眠都是因為焦慮、壓力大、腦袋無法停止運轉所造成的,如...

益生菌有用嗎?益生菌要天天吃嗎?什麼時候吃益生菌最好?

圖片
益生菌是最熱門的保健食品,不論是在什麼階段的年紀都可以食用益生菌,並將其納入日常保養中。 這篇文章主要會說明益生菌真的有效嗎?益生菌需要天天吃嗎?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效果最好?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讓身體更健康 益生菌有用嗎?它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益生菌有用嗎?益生菌是對健康有益的好菌,能幫助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不僅能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還對整體免疫力、皮膚狀況等多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益生菌能幫助緩解便秘、腹瀉等問題,並促進腸道的正常運作,同時還能幫助增強免疫系統,減少感染風險,並有助於減少炎症。 益生菌對皮膚的狀況也有積極作用,對於減少過敏反應和改善某些皮膚病(如濕疹)有幫助,益生菌對身體有非常多的好處,是維持健康的良好夥伴。 益生菌的主要功效: 促進腸道健康: 維持腸道菌叢平衡,改善消化問題,如便秘、腹瀉、脹氣。 增強免疫系統: 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防禦,減少感染和疾病風險。 改善皮膚健康: 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改善濕疹等皮膚問題。 減少腸道炎症: 幫助緩解腸道發炎,適合易患腸躁症的人群。 促進營養吸收: 有助於改善腸道的營養吸收,促進維生素的吸收。 支持心理健康: 腸道與大腦有密切的聯繫,益生菌可幫助改善焦慮、壓力等情緒狀況。 有想尋找益生菌相關的保健品,推薦 葡萄王的益菌王(點擊) ,七種好菌三效合一,特別適合三餐不定、需要應酬、生活過於忙碌、壓力大的人做為日常保健,一瓶搞定超方便! 益生菌真的有效嗎? 益生菌在各項科學研究中都有得到支持,並且被證實在多方面對健康有積極影響,除了能有效改善腸道健康,幫助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還能增強免疫系統,促使身體對抗病原體的能力提升,減少感染的風險。 對於皮膚健康也曾有研究表示,益生菌能夠減少過敏反應、改善濕疹等皮膚問題,並支持心理健康,對焦慮和壓力等情緒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益生菌要天天吃嗎?多久吃一次才有效? 益生菌並非速效的保健品,而是需要 長期補充 才能發揮穩定作用,每天攝取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促進消化健康,並減少腸道菌叢失衡的風險。 如果只是偶爾補充,益生菌的數量可能不足以在腸道內穩定生長,導致效果不明顯, 每日適量補充會是最好的 ,才能真正發揮益生菌的健康效益! 點我查看益生菌相關產品 哪些人特別需要益生菌? 腸胃不適者: 經常出現便秘、腹瀉、脹氣或腸躁症等問題的人。 免疫力較弱者: 容易生病、感冒,或經...

一天喝多少水皮膚才會變好?多喝水可以淡痘疤嗎?喝水會變白?

圖片
一天喝多少水皮膚才會變好?多喝水還能淡痘疤跟變白?皮膚保養不僅靠外敷保養品,內在調理同樣重要,再多的保養品都不過是輔助作用 多喝水好處多,皮膚好不好跟喝多少水大有關係,這篇文章將分享喝水對皮膚有多少好處,讓大家都能更有動力變得美美噠~ 一天喝多少水皮膚才會變好? 多喝水皮膚會變好嗎?水分的多少對維持健康肌膚非常重要,充足的水分能讓皮膚保持彈性,減少乾燥與細紋,使膚質看起來更加透亮 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還能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讓老廢角質順利代謝,減少暗沉與粗糙感,讓肌膚維持水潤狀態,提升整體氣色,讓皮膚呈現自然的光澤感。 大概就像澆花一樣,水分不夠就會乾巴巴的那種感覺。 一天該喝多少水? 一般建議成人每日攝取2-3公升的水,以維持身體機能與皮膚的水潤度, 實際需求會因個人體質、氣候變化及活動量而有所不同 像是天氣熱或運動量較大的時候,就需要特別補充,而代謝較慢或平時較少流汗的人就會比一般人需要的水分還要少一些。 喝水量計算公式可以參考這裡: [ 身高(公分) + 體重(公斤) ] x 10CC = 每日需求總水量 咖啡、飲料、湯等也算水分哦,但水分攝取建議還是以白開水為主也會比較健康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喝夠水? 喝水量是否足夠,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反映在皮膚狀態上,幾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是否需要補充更多水分 尿液顏色: 淡黃色表示水分充足,若顏色太深或呈現濃黃色,表示水分攝取不足。 嘴唇狀態: 如果嘴唇經常乾裂或脫皮,有大機率是身體缺水的信號。 皮膚觸感: 當皮膚缺水時,可能會感覺粗糙、緊繃,甚至容易出現細紋。 身體疲勞感: 長時間水分不足容易導致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頭痛等問題。 口渴程度: 如果感到口渴,代表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應立即補充水分。 多喝水可以淡痘疤嗎? 喝水能幫助身體排毒,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加速排除體內廢物與毒素,進而改善整體膚質,但無法直接淡化痘疤。 痘疤的形成主要與 發炎反應、色素沉澱及肌膚修復能力 有關, 單純多喝水並不能直接淡化痘疤 ,想要改善痘疤還需搭配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當護膚 ,並多補充維生素C 、美白成分或醫美 ,才能加速皮膚修復,使痘疤逐漸淡化。 針對淡化痘疤,推薦這款 薇佳的3D全效淡斑精華(點擊) 給你參考,評價好、CP值高,淡斑褪黑美白都可以用他,自己用也覺得滿有效的 水分對修復肌膚的間接幫助: 促進血液循環: 幫助肌膚細...